管理之道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挑战与机遇(四)

发布日期:2008-11-16 点击数:1953

跨国经营的风险问题

面临风险
      投资收益与风险共生,中小企业经历国内多年的投资发展,大多已认识到了这点,但对国外经营风险大于国内却认识不足。跨国经营是一种对外直接经营方式,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简单外延,而是企业经营组织和经营要素的跨国拓展和优化,它的经营系统直接置身于国际市场环境之中。在享受东道国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的同时,也要受更严格的政策和法律约束,其经营行为风险会更大,不仅要面临自然风险,还要面临价格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外汇风险、人事风险、技术风险等经营风险,更要面对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政策变动风险、资金移动限制等政治风险,以及制度差异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不确定性更大的风险。
      在经营范围、经营战略以及内部管理上都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差异更大,这就构成了跨国经营的主要特点。因此势必要考虑面对国际经营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如各东道国政治体制差异、政治局势不稳定以及政府政策变化等等政治风险;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或国际收支恶化而引起的进出口限制导致的企业损失等财务风险;如司法制度差异、税收的歧视待遇、双重课税等法律风险;其他如文化差异、社会对私人财产和公司财务的态度等。成功的跨国经营企业内部管理都比较完善,有高效的经营、生产和质量控制等部门,且其国内的经营管理已经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在跨国经营中,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对付外界环境的变化。

风险的规避
      建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规避流程是最有效的措施。该流程把观测点作为起点,如图1,通过观测事先发现风险的迹象或征兆,进行风险预警、识别。决策中心根据风险情况采取防范与调整风险的对策,企业对风险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总结,将执行的结果反馈给决策中心和观测点,使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工作计划,以实现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动态的风险观测系统。

观察方向 具体内容
政治风险的观测 ①   东道国的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及其变化情况;
②   东道国对外来企业的权利进行约束和限制的程度及变化情况;
③   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出现情况;
④   母国政府对跨国企业在政治、法律方面能够给予的各种援助。
文化风险的观测 :物质文化风险(浅层风险)
                                 行为文化风险(浅层风险)
                                 制度文化风险(中层风险)
                                 精神文化风险(深层风险)
 
①   企业在不同层次文化风险的情况;
②   东道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③   企业跨文化战略的制定情况
 
人力资源情况的观测 ①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否制定;
②   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否适应了跨国经营的需要;
③   人才本土化战略的执行情况。
 
市场经营环境的观测

①   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行业的竞争状况;

②   企业与外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企业观念与营销活动观测 ①   企业营销观念是否与东道国的市场环境相一致;
②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③   公众对品牌的认可程度;
④   公众对广告的反应情况。
企业外汇情况观测 ①   交易风险状况;
②   会计风险状况;
③   经济风险状况。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观测 ①   企业内部领导班子的素质情况;
②   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情况;
③   企业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等。
财务状况观测 ①   跨国经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②   债务偿还能力情况;
③   财务运营能力情况;
④   财务支付能力情况。
 

       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预警与识别。根据以上定性的分析,确定各种风险指标及各项指标的风险程度。风险程度可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五个等级,各项风险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从而可以对跨国经营企业的风险及时预警、识别。

      建立风险决策中心,制定风险规避的方案。风险决策中心根据观测点提供的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决策。若综合评判结果为较差和差,说明企业跨国经营中已经存在着风险,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制定风险防范的战略、措施及对策,以便尽快消除风险;若综合评判结果为很好或较好,说明企业跨国经营状态良好,当前状况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要及时关注经营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若综合评判结果为一般,这时也应引起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关注其变化趋势一旦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应立即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效地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避免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企业根据决策的执行情况,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中心及观测点,使其及时了解风险的化解情况和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是否一致,据此决策中心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李瑞欣.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 经济论坛, 2007,(15):85-86
张宗建. 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 当代经济, 2008,(4):84-85
邢晶晶.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之对策分析.学位论文, 2006
丁敏.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及实施策略分析. 商场现代化, 2007, (1): 150
宋亚非.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优势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9-12
吴时舫.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路径选择的探讨. 机械管理开发, 2007,(2): 110-112
刘秀荣.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规避对策探析. 商场现代化, 2008, (5): 51-52
兰勇, 周萍.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选择. 企业家天地, 2007,(9): 121-122
王姝怡, 刘丽艳.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 2007,(31): 39-40

 

相关新闻: